淞峰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0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期合伙人的分家危机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462

帖子

255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0:3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们普遍会认为,合伙人容易散伙的原因是当今中国缺乏所谓“合伙人精神”。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




    本文讨论的合伙人不是法律上承担无限责任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而是泛指一起合伙创业的人因此与我们都有关系与我们内心的痛都有关系。




    入夏,电影《中国合伙人》的热映,诱发了人们对合伙人的热议。相比西方,为什么中国式合伙人多以散伙告终?为什么企业到了青春期,更容易分家?




    典型性青春期分家




    这事儿说起来很闹心。当初几个铁哥们儿,或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一起合伙创业,可谓历经九死一生,度过了艰苦创业生存期、快速发展成长期、生机勃勃少年期。十二三年过去了,好不容易进入青春期,要命的问题却跟着来了。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分家故事,就不断在身边上演,比如W公司。




    W公司于1995年注册,最初合伙创业的主要成员有三人,领头的是M先生,另两位是M先生的弟弟和一位发小K先生。公司刚开始做建材生意,几年后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生意越做越大,2002年增加了家具生产生意,再后来又增加了房地产开发、酒店、餐饮等业务。2007年,虽然公司员工已有三四千人,年销售额也有20多个亿,但内部还是兄弟文化,管理还是靠能人+情感。由于没有统一的战略、文化和集团管控,公司内部各种山头林立,圈子利益彼此纠结。三位创始人也非常想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发展头十年只是一门心思做生意,忽视管理,等想解决了却已积重难返。且三人大有桃园结义之情怀,宁舍江山,不伤兄弟情义。尤其领头的M先生更是每每不好意思说丑话。




    积累的结果,虽然生意看起来还不错,但问题已堆积如山。2008年遭遇经济寒冬,公司经营状况一落千丈,高层一筹莫展,全员士气低落。于是隐藏的问题相继爆发。先是为筹备上市引进的职业经理人陆续离职,此后是几位元老离职,干了十年左右的骨干员工不少也都纷纷随元老或经理人离去,还有的干脆创业去了。糟糕的是,2009年的下半年,合伙创业的K先生提出了承包分治模式:自己负责的1/3建材市场(这是核心生意),单独核算。这实际上是分家单干。M先生虽和弟弟与K先生进行了多次沟通,但还是没挡住分家。因为K先生已在长期的管理纷争中把利润分流出去了,同时截流了采购通路、客户市场,因此K先生实际已经能够独立经营了。没办法,M先生只得同意,同时置换了股份。对亏损企业,股份除了债务外,已无实质意义。




    更想不到的是,K先生分离出去后,老板的弟弟也提出分治。M先生带弟弟创业时,弟弟还没有结婚。在哥哥的带领下,弟弟一路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也顺道迎娶了公司美丽、能干的公关部女经理为妻。过去哥哥比较倚重弟弟,很多事都是弟弟来办,如今弟弟提出分治单干,哥哥也很无奈。于是2010年年底,弟弟分得了家具和酒店业务。弟弟本来准备大干,可山头文化和分家文化已融进了公司的血液,2012年弟弟和弟媳妇也分家并离婚了。弟媳妇又分得了酒店、餐饮。




    两个创始人先后分家后,M先生留给自己的是剩余的建材市场和房地产开发业务,但房地产一直没开发起来而最后舍弃,只得坚守最初起家的建材生意。生意还算可以,但规模已缩减到七八个亿,员工队伍不足千人,同时还面临着分家出去的K先生的持续侵扰。这在分家造成情感伤害的基础上又可谓雪上加霜,而弟弟分家单干更对M先生的精神是巨大打击,足足一年多才缓过劲来。三人合伙创业梦,最终灰飞烟灭。




    其实,许多青春期企业,即便还没有分家,所谓的“合”也只是形式,合伙人之间最初朴素的情感、道义、做事的逻辑,都逐渐被私利或小圈子、自留地的利益分流所消磨侵蚀,道德早已成了说教别人的棍棒。于是坦诚少了,纷争多了。而纷争表面上是为了企业,但细琢磨,渐渐带有利益倾向和政治游戏,未来滑向分家在所难免。即便夫妻店,有的甚至做到了上市,也挡不住分家和离婚。有不少夫妻店在分家前四五年,婚姻已名存实亡,只因孩子还小。




    合久必分的深层次原因




    看罢故事和其背后近似的发展路径,我们都会陷入思考和困惑。人们普遍会认为,合伙人容易散伙的原因是当今中国缺乏所谓“合伙人精神”,比如:包容、欣赏、互补、平等、坦诚、守信、妥协。但这只是表象,其根本原因如下:




    1.中国社会,是基于绵延了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圈层式结构。所以最初合伙做事时,大家合的是相互了解、情感,基于做成事情的逻辑、精神、道义,这时物质利益也还没产生。等企业到了青春期,有足够的物质利益了,合伙人的精神世界却没有根本性质变,这就容易在物质文明面前迷失。而现代企业是基于西方资本契约文明,适于捆绑式人际社会结构(区别于圈层式)。试想,基于圈层社会结构的基础,却承载着现代捆绑式的商业文明,合在一起能不纠结和痛苦吗?




    2.这个转型的时代,转得太快了。尤其是1980年以前出生的人,成长年代与今天完全是天壤之别的两个社会。改革开放前,物质世界是越穷越光荣(消灭资本),瞧不起生意人,而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资本至上的商业文明;精神世界也从完全服从、为人民服务,变成了追求个性独立,精神自由。所以,“80前”运行的是旧有的精神软件,而现实世界是完全升级版的物质装备。面对着巨变的物质世界,人的精神世界却很难改变,即使被现实世界的“橡皮”擦去了,最初的印痕仍在。可以说,我们还来不及融入商业文明,我们的价值理念、精神世界、行为习惯根本还不知道如何尊重商业时代的主导者:资本。但以资本为核心的商业社会又确确实实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两者势同水火。所以,没有改变的人,或者改变程度不一样与已经改变的人都有可能合不来,导致分家。




    因此,生活在今天这个转型时代的中国人,大多数都处在精神和物质二元对立分裂的状态,几乎每个阶层的人,都不幸福和不快乐。这种分裂导致的不痛快,也导致事业很难持续稳定发展,没有极高的修养、见识和定力,就很难长久合作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